CIP清洗原理
CIP即即原位清洗(Clean-In-Place),是指不用拆卸或移动设备,利用清洗液在封闭的设备系统内进行循环清洗、消毒的方法。它通过预设的程序,自动完成清洗液的配制、输送、循环、排放等一系列操作,实现对设备内部管道、容器、泵阀等部件的清洗,无需人工进入设备内部作业,极大地提高了清洗效率和安全性。
CIP 清洗系统主要由清洗液储罐、输送泵、加热器、过滤器、控制面板以及连接设备的管道、阀门等组成。其工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预处理:先用清水冲洗设备内部,去除设备表面残留的大量杂质和污染物,为后续的清洗工作做好准备。这一步骤可以减少清洗剂的用量,提高清洗效果。
主清洗:根据设备污染的类型和程度,选择合适的清洗剂(如酸、碱、表面活性剂等),并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清洗液。通过输送泵将清洗液输送到设备内部,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,使清洗液在设备内部进行循环流动。清洗剂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,将设备表面的污染物溶解、乳化或剥离下来。
漂洗:主清洗完成后,用清水再次冲洗设备内部,将设备表面残留的清洗剂和污染物冲洗干净。漂洗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内部没有清洗剂残留,避免对后续生产的产品造成污染。
消毒(可选):对于对卫生要求高的行业(如制药、乳制品行业),在漂洗完成后,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热消毒(如用高温热水循环)、化学消毒(如使用消毒剂)等。消毒的目的是杀灭设备内部可能存在的微生物,确保设备达到生产卫生要求。
最终漂洗:消毒完成后,再用清水进行一次最终漂洗,将设备表面残留的消毒剂冲洗干净,确保设备内部清洁无菌。

扫一扫,联系我们微信扫一扫